バッカーノ! The Rolling Bootlegs/成田良悟

『バッカーノ! The Rolling Bootlegs』
BACCANO!系列第1卷

最近在把成田的书彻底复习一遍,顺便跟着阅读进度记录点杂七杂八的感想。

既然这是第一本就多写点评析性质的文字了。

22岁的成田良悟在20天内写出的投稿作品——这里姑且也不免俗地用这句话来介绍吧——因为这在轻小说界实在不寻常:年纪轻轻就出道的不少,速笔作家也并非他一个,初出茅庐就夺人眼球更是不胜枚举,但除了以上三点的综合,成田更为人称道,或者说他在轻小说界的立身之本是其独特的叙事结构——从这本出道作就足以感受到。

尽管评价成田作品时常常会提及昆汀,但与其标志性的环状叙事有所不同,成田作品的叙事结构其实更简单些,就是多线并进的群像剧,并像漩涡一样把周围一点点卷进来,向着同一个目的地流动,最后引出结尾。这种叙事好在可以把悬念保留到最后,频繁的蒙太奇更是像电影分镜一般增加了临场感。这在文艺作品中并不稀罕,但在轻小说这个受众相对狭窄的圈子里已是异数。毫无疑问,这种新鲜感和爽快度对常规轻小说读者来说是相当难得的体验。

成田表示自己的群像剧写法是效仿上远野浩平,不过同样是群像剧,两者的观感却截然不同,恐怕最大的原因就在于BACCANO的题材——1930年代的美国。看到上述短语,脑子里立马就会浮现出鲜烈的单词:大萧条,禁酒令,黑帮,好莱坞……没错,那正是段浓墨重彩的记忆。鲜有ACG会涉及那个背景,因为较古代和架空而言那个时代很真实,更因为它是混乱、肮脏、血腥、腐化等种种负面意象的化身,区区一个轻小说作者如何驾驭得了?而BACCANO的妙处就在于,成田加上了“不死者”这一设定,让一切沉重灰暗的时代要素都变得像笑话一样轻松——不,是变得像笨蛋一样可笑。因为作弊的“不死”设定,与其说是书中的人物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向前,不如说角色们一个个都像是挂着主角光环,泰然推动着时代前进。这份举重若轻的态度,配合略显狂气的人物描写,给一个明明绝望的时代平添了几分戏剧感和荒诞性。

真实而又虚妄,黑暗而又温馨,艰辛而又甘甜——这正是BACCANO呈现出的绝妙平衡感。

那么就来看一下剧情。2000年代日本人来纽约旅游作为暗线引起主线,不过只在开头结尾出现,基本不会扰乱思路。1930年的群像剧重要角色则是:Firo一线,晋升干部、与Ennis相遇、吞噬Szilard;笨蛋夫妇一线,从芝加哥一路抢劫抢到纽约,在纽约各种插科打诨神助攻;Dallas一线,系列作中最衰人物各种失败和不顺,挑衅Firo、被灌半成品酒、最后被沉哈德逊河。Ennis和Scilard以及Maiza的戏份和心理刻画不如前面几位,所以个人就列作主线了。

尽管叙事方式的光芒有点盖过情节,但从细节描写上可以看出成田并不是随意到舍弃了基本剧情的作家,如果同时看过动画就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。拜形式所赐,小说可以更细致地刻画角色,像是Firo的心境变化,读者的确会有“尽情欢笑”的共鸣呢。

回过头来,还是要不读空气地说说第一本的不足,行文的稚嫩是比较明显的。旁观者角度、或者说局外人角度的评述性文字过多,而且和剧中角色的对话穿插得过于频密。对笨蛋夫妇的评论甚至像读者的吐槽,对“漩涡”一味的强调,都是文字张力欠缺的表现。另外这本里成田还是挺“乖”的,老老实实地编制故事,个人的狂气并没有明显表露,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就得看读者各自的电波了,事实上与他后来的作品相比,这第一本的多线并进几乎算不上什么多线。

即便如此,BACCANO系列第一作依旧远超绝大多数轻小说,有趣程度和独特性两方面来说都是值得力荐的作品。

发表评论